古诗词也可以很有趣
我见那汉死,肚里热如火。
不是惜那汉,恐畏还到我。
王梵志 《题阙》
王梵志,唐代著名的诗僧,有“白话诗王”之称,也可能是史上最搞笑的“搞笑诗王”。他的诗浅显易懂,道理中夹杂着诙谐,每每让人忍俊不禁。
比如别人嘲笑他袜子穿反了,他就写:梵志翻着袜,人皆道是错。乍可刺你眼,不可隐我脚。
意思就是,我宁可碍着别人的眼,也不会让自己过得不舒服。
这首诗翻译过来,就更好玩了,简单可以解释为:
我见那壮汉死了,便开始心急如焚,不过我并不是为他惋惜,我是怕同样的厄运会降临到我的头上。
这首诗虽然粗浅,但也有一定禅理:生平不做亏心事,夜半不怕鬼敲门。
实际上王梵志这一生过得挺悲惨的,早年他富有,家有良田奴仆,但是随着隋朝的灭亡,家道开始中落。在他变穷以后,他的妻子以及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就开始嫌弃他了。
于是,王梵志离家出走,流落长安后为了谋生,就当了和尚,一生放浪不羁,无拘无束。
所以我们不得不说,何为俗?何为雅?
俗到一定境界就是雅,就怕俗不成,雅不就,不俗不雅不伦不类。
长弓短度箭,蜀马临阶骗。
去贼七百里,隈墙独自战。
甲仗纵抛却,骑猪正南窜。
张元一《嘲武懿宗》
武懿宗,武则天的侄子。
公元697年,契丹孙万荣反,武则天任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,率兵20万前去平乱。
这个武懿宗一生就两件事不行,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。
当时契丹数千骑兵行至冀州,距离唐军还有700里,武懿宗就吓得胆战心惊,遂仓促撤军,物资损失惨重。
所以身为司勋郎中的张元一便作诗嘲讽:手拿长弓,箭却射不远,骑着最快的属马,却不敢下台阶。距敌还有700里,就吓得靠了墙,最后骑着一头猪向南逃跑了。
这不由得让我想起《笑林广记》中记载的一段:初从文,三年不中;后习武,校场发一矢,中鼓吏,逐之出;遂学医,有所成。自撰一良方,服之,卒。
鸡叫一声撅一撅,鸡叫两声撅两撅。
三声唤出扶桑日,扫尽残星与晓月。
朱元璋《金鸡报晓》
朱元璋,大明开国皇帝,虽出身寒苦,但附庸风雅,笔下有诗近150首。当然,他还不是最狠的,乾隆帝一生作有4万多首诗。
至于水平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朱元璋这首诗,其实写得挺有趣:
公鸡打鸣的时候,尾巴会翘起来,叫一声撅一腚,叫两声就撅两下。待公鸡叫到第三声时,太阳就出来了,天空的残星晓月逐渐隐退。
虽然诗最后两句的意境构架出来了,但想想前两句,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家长自饮酒,举家一时醉。
失火烧故宅,运水沃空地。
水火当头发,三灾一时起。
空中鸠鸽舞,骡来助放屁。
因中无好花,结果亦天理。
庞蕴《诗偈》
庞蕴,唐代禅门居士,被誉为达摩东来开宗之后“白衣居士第一人”,素有“东土维摩”之称。
他的这首诗,把一家写得很惨,惨到让人想大笑:
有这么一家,坐在一起饮酒,最后都喝醉了,导致家里失了火,烧毁了老宅。家人救火的过程中,运来了许多水,水又淹了房子。如此也就罢了,连天空中的鸽鸟也在此盘旋,骡子也凑过来放几个屁,纷纷嘲笑他们。
不过,就像诗人在最后一句话中所写,凡事皆有因果。居家过日子,讲究的是和睦、和气,相互照应,不能为了行一时之乐,就不管不顾,最后酿成灾祸。
温馨的家庭,总是各司其职,心里的劲儿又能往一块使,这样才会兴家旺家,不能有酒就一起醉,谁也不照顾柴火、谁也不刷碗。
一片两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
千片万片无数片,飞入梅花都不见。
郑燮《咏雪》
郑燮(xiè),即郑板桥,他一生寒苦,甚至还讨过饭,但是他始终保持“正骨千秋”的风范,不仅官当得出色,在艺术创作上,也有很高的成就。
他笔下的诗书画,被誉为清代“三绝”,亦是“扬州八怪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。
有人说,这首诗为乾隆帝弘历所作,实际上就是为了刻意去埋汰乾隆的,因为这首诗冷眼一看很俗,没有什么文学价值,跟“打油诗”差不多。
实际上,当你仔细读过以后,他还真就是一首“打油诗”。
不过前面我们也说了,俗和雅没有清晰的界线,这样写虽然看上去有些搞笑,但最后一句“飞入梅花都不见”,却有着不凡的意境。
那么大的雪,落在梅花丛里,为什么会看不见?
这就是“梅”和“雪”之争:
“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阁笔费评章。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”
写下这首诗的时候,郑板桥初到扬州,正贫困潦倒,被人瞧不起。时有马曰琯、马曰璐两兄弟善风雅,郑板桥就冒雪前去拜访,正巧一群读书人在咏雪。他们瞧郑板桥的样子,穿得破破烂烂,就下意识为难他。
郑板桥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比作了那株傲雪的寒梅,其他人皆是一片、两片、三四片。
后来,马曰琯、马曰璐两兄弟了解为郑板桥的为人,佩服不已,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