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:官书院胡同
北京城里有很多跟‘猪’有关的地名,后来有些胡同,北京人为了好听,为了雅气就改成了现状的名字,比方说珠市口,乍一听,外地朋友都以为是卖珠宝的,但实际上,珠市口在明朝的时候,是卖大肉的地儿,老北京人都知道,皇帝去天坛,先农坛祭祀,都要从珠市口经过,市场里的那个味儿,呛得皇帝实在受不了。
后来一道诏书就把猪市挪到了东四,又把猪市口改名为珠市口,甭看猪市挪走了,但这儿的人气儿依旧红火,珠市大街的十字路口,向来有‘金十字’的称号,一些有钱,但是在前门找不到地儿的买卖人,一些缺钱想找便宜门脸儿的商家,都瞄上了这个黄金地段。
而就在雍和宫国子监,这些气派的古迹旁边,还隐藏着一条跟‘猪’有渊源的胡同,说的正是官书院胡同,根据光绪年间的《顺天府志》记载,国子监东北有御书楼,大致位置就在官书院胡同附近,因此有人猜测,官书院这个名儿,是御书楼演变而来的。
但也有人说,官书院其实是由官猪圈演变而来,难道国子监旁边就是养猪场,您甭说,还真是这么回事,当年天坛,地坛,太庙,孔庙这些地方都要举行祭祀典礼,要上供太牢,老北京人应该都知道,太牢说的其实就是褪了毛儿的猪,牛,羊。
官书院胡同当年就是饲养祭祀猪的地方,之所以把猪圈养在学校周围,相传‘猪’对于考试的学生来说,是个好兆头,打唐朝的时候开始,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,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任了将相,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‘朱书’也就是红笔提名于雁塔,因为煮跟朱同音,蹄与题同音,所以猪就成了青年学子们,金榜题名的吉祥物。
二: 宣武牛街
牛房村儿,牛血胡同,牛蹄筋胡同,这些名字您可能没怎么听过,可如果我说地跌柳芳站,留学路,留题迹胡同,您肯定一下就知道我说的是哪儿了,但是不论哪条‘牛’胡同,最牛的位置都要让给它,那就是南城宣武牛街。
南城宣武区的牛街,是众所周知的回族群众聚集区,是咱北京小吃的发祥地,更是牛羊肉飘香的美食街,但是您知道吗?要是没有宣武牛街,北京城的历史将会少一半,西周灭商,然后建立政权,西周的宗室贵族,还有他们建国立功的那些个大臣,封到全国各地。
北京地区当时就封了一个,封建之国,也就是老北京人常说的燕国,在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儿,还有一个就是褒封之国,蓟国,这个城过去就建在老宣武区,我在北京古建专家,王世仁先生的《皇都与市井》里,找到了这样的说法,公元前311年,燕国的第39任皇帝燕昭王来到了蓟城所在地。
两个诸侯国封到北京地区,燕强大,因为它是封建之国,而蓟是褒封之国,相对比较弱小,后来逐渐发展,燕国越来越强大,最后根据文献记载,燕把蓟给灭掉了,吞并之后,城池有所扩大,而且还作为了燕国的首都,把蓟城提出来,在战国时期,还在宣武建了一个黄金台,也叫燕台。
黄金台为燕昭王招揽了他的贴身谋士郭隗,军事家乐毅,道家代表人物邹衍,大将剧辛等等,在他们的群策群力之下,燕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,而作为当时燕国的核心,蓟城也成为了从秦朝开始到金代中国北方地球的军事重镇,正因为有了宣武牛街的定位,北京城的建城史,又往前推了几百年。
三:龙头井胡同
北京城里带龙字儿的地儿特别多,大多跟水有渊源,比如西单附近的二龙路,曾经是明朝的‘大明壕’分出来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子形成的,再比如龙潭湖公园,那是明朝修外城的时候,留下了一个大窑坑,慢慢形成了北京城的蓄水池。
1952年修成了人工湖,这名字还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起的,而最著名的当属崇文区的龙须沟,在清朝地图上,北起正阳门大街,沿着天坛北坛墙,向东汇入护城河中,因为这条水沟狭长,最宽不足四米,窄处只有一米,但是弯弯曲曲很长,所以崇文老街坊对其称之为龙须沟。
不过今儿要说的不是龙须沟的故事,而是顺着龙须往上找,什刹海附近,北海北门,地安门西大街路北,有一片竹林,这里就叫龙头井微公园,这公园是前些年新建的,不过跟它紧挨着的龙头井胡同则是一条古老的胡同。
据说从唐代的时候就有了,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龙头井,而是叫人头井,据说当年这井水特别的清澈,打水的北京人一低头就能看着自个儿的脸,跟照镜子没什么区别,龙头井的来历,听老辈人说,有一年大旱,北京城里的井十之八九都干了,可这口井不仅没干,水量还倍儿足。
附近庙里有一和尚来打水,发现水井里影影绰绰地有一个龙头在吐水,人头井里发现了龙的消息不胫而走,于是皇帝就派人来调查,来人一瞅,果然水里冒出了个龙头,这时候,听着头顶叫喜鹊在叫,抬头一看,原来水中是古庙顶上鸱吻的倒影,谜题解开了,可是大伙儿更愿意相信这水井里有龙的传说,人头井从此变成了龙头井。
四:观马圈胡同
不知道您发现没有,北京有好多草厂的地方,比方说北草厂胡同,前门草草厂,崇文门也有草厂,元代定鼎大都之后,草原骑士和他们的战马也都来到了大都,当年汗八里也就是北京城,不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,也是马匹最多的城市,为了保证马匹的口粮,于是建了很多草厂用来保管这些草料。
有点像现如今的加油站,马匹到哪都能吃到草料,清代大部分的马都养在长城之外,只有部分养在城内,京旗官兵有十几万人,最多的时候也就二十万,除了驻扎在西郊的外火器营儿,圆明园护军营儿,健锐营儿,绝大部分都驻扎在内城,清朝初年八旗兵多是骑兵。
所以八旗各部就近设有养马场和草厂,广渠门南侧是观马胡同,乾隆年间就是正蓝旗,八旗兵养马的地儿,据说当时有马圈二十余间,马近百匹,因为战马俗称官马,所以乾隆十三年,这里又被叫作‘官马圈胡同’1965年的时候才改了名字,叫作观马胡同。
五: 小杨家胡同
熟悉老舍的朋友,都对咱北京城的小羊圈胡同不陌生《四世同堂》的故事就发生在小羊圈胡同里,这条胡同不仅是《四世同堂》的发生地,还是老舍的另一部名作《正红旗下》的小说背景,1949年的时候,胡同名雅化,小羊圈胡同就改名叫小杨家胡同。
当年老舍就出生在这条胡同的8号,当年的门牌是5号,14岁的时候搬走了,可以说老舍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这条胡同里度过的。
六:狗神庙
在灯市口大街与东四南大街的交汇处,有这么一位,乍一看就是个石头疙瘩,在1936年出版的《老北京风俗地图》上,位于灯市口大街东边的位置上,标注着一座dog temple,翻译成中文就是狗神庙,回过头来再看这位,虽然因为风吹雨打太阳晒,已经没脸见人了。
但从蹲姿上看,还真是一条狗,在一本儿叫做《晨垣识略》的书里发现了这么一句话,二郎庙在灯市口大街,灯市口大街东,这不正是《老北京风俗地图》上,狗神庙的位置吗,这会儿大伙儿应该都明白了,这狗神,其实就是二郎神的宠物狗,哮天犬。
也就是说老北京人常说的那个吃月亮的天狗,不过话说到这儿,这哮天犬却顶了二郎神的身份,成了狗神,霸占了寺庙,问题就出在这张1936年出版的《老北京风俗地图》上,您注意看作者的名字,富兰克,显然是个外国人,老外富兰克不知道二郎神是谁,但一眼就能认出他身边儿的那只哮天犬来。
再加上没认真研究,所以在1936年的《老北京风俗地图》上,就冒出一座狗神庙来,无独有偶,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也被这位写成‘十八层地狱庙’了不过该石雕是不是哮天犬咱还得打个问号,我找到了一张民国时期老照片,从照片里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,这块石雕绝对不是狗,而是狮子,这反倒是更符合北京传统寺庙的建筑格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