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之泰然是什么意思(观点方面成语“处之泰然”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19 06:06:07    

处之泰然:

① “子曰:‘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。’(孔子说:‘多好啊,颜回这个人!一筐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,别人受不了这种穷苦的忧愁,颜回呀却不改变他的快乐。多好啊,颜回这个人!’)”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(颜回贫穷到如此的地步,而能对各种复杂与异常的情况平静镇定地对待和处理,不因贫穷而影响他的快乐)。”(论语·雍也)

“处之泰然”后来还扩展出一个意义,也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镇定自若,态度从容。

② “在此一乡一里一镇之家,既能济(帮助)临近之困贫,又能杜(防止)流民之扰累,而家无所耗,处之晏然(平静安闲),真积德行善弭(消除)盗安贫之第一法也。”(清钱泳·履园丛话·水学)

引文中的“第一法”说的是“公督私藏法”。何谓“公督私藏法”?这是一种一乡一里一镇中的富裕人家,大家联合起来共同“行善”的办法。这种办法是:遇到丰年时,则想到“遇到灾年时有需要救济的人家”,于是一乡一里一镇中的富裕人家,在本乡里中选出一德高望重之人主持:富裕人家自认自己捐多少粮食或钱;自认后并不立即拿出,而是等待本地有灾年时,再拿出发给灾民。这就是“公督私藏法”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