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咳嗽痰多,不妨试试陈皮,药食同源止咳化痰!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25 09:09:06    




一、陈皮是何方神圣?


陈皮,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橘子皮,经过晒干、保存多年后成为中药材。不要小看这张皮,它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
中医认为,陈皮味辛、苦,性温,入脾、肺经,具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功效。陈皮有着悠久的历史,被誉为“脾胃之圣药”。





二、陈皮的作用


化痰止咳: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有助于刺激呼吸道黏膜,促进痰液排出,对于咳嗽、痰多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。


抗炎抗病毒:研究表明,陈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、抗病毒作用,能有效缓解呼吸道炎症,减少咳嗽。


舒缓咽喉不适:陈皮的温性能舒缓寒冷的咽喉,减轻因寒冷引起的咽喉不适、咳嗽等症状。




三、陈皮营养食谱


1. 陈皮泡水: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适量陈皮泡水喝,既可以当作日常饮品,又能起到止咳化痰的效果。若觉得口感不佳,还可加入蜂蜜或红枣调味。


用料:


就俩东西——陈皮和热水。简单吧?


制作方法:


拿起一块陈皮,掰成小块。也不用太小,否则一会儿你找不到它在哪。

找个茶碗或杯子,把陈皮放进去,然后倒点热水。别急,先让陈皮“醒一醒”,就像我们早上起床需要伸个懒腰一样。

一分钟后,把水倒掉。这个过程叫“醒皮”,帮助陈皮更好地释放它的香气。

再倒点热水,泡个三五分钟,一杯陈皮水就好啦!


营养功效:


陈皮里面有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,这些都是好东西。

喝了能理气健脾,让你的脾胃更舒服。

燥湿化痰也是它的强项,咳嗽痰多的朋友有福了!

还有抗氧化功能,简直是“青春永驻”!当然,别指望喝一杯就能变年轻,但长期喝肯定有好处。


食用方法:


一次放3-5克陈皮就行,也可以根据口味增减。

餐后或两餐之间喝最好,助消化还理气。





2. 陈皮煮粥:在煮粥时加入几片陈皮,既能增加粥的风味,又能起到食疗的作用。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小孩。


用料:


陈皮:10克左右

大米:适量

水:适量


制作方法:


先把大米洗净,放入锅里,加入适量的水。多少水呢?就是你平时煮粥的水量。

陈皮先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,然后切成小条状,或者直接用手掰成小块,放入锅中。

开火煮粥!等粥煮到软烂、粘稠的时候,陈皮的味道也充分渗透进去了。


营养功效:


健脾开胃:陈皮煮粥后,那种独特的香气更浓郁。这种香气能促进食欲,对于胃口不好的人来说是个福音。

消痰止咳:陈皮本来就有燥湿化痰的功效,和大米一起煮后,更能发挥其作用,对于咳嗽痰多有一定的帮助。

暖胃驱寒:冬天来一碗热乎乎的陈皮粥,不仅暖身,还能驱寒。对于胃寒、体寒的人特别适合。


食用方法:


趁热食用:陈皮粥最好趁热吃,那时候陈皮的味道最浓郁,也最能发挥功效。

适量为主:虽然陈皮粥好喝,但也别过量。一碗两碗足够,把它当主食就行。

搭配小菜:如果觉得单调,可以配些小菜,如咸菜、酱瓜等,增添口感。




3. 陈皮炖品:如陈皮炖梨、陈皮炖冬瓜等,都是冬季止咳化痰的好选择。搭配食材的滋养,陈皮能更好地发挥其药效。


用料:

陈皮:10克

梨:1个

冰糖:适量

水:适量


制作方法:


先把梨洗净,不用去皮,直接切成大块。梨皮里的营养也很丰富,别忘了吃掉!

陈皮用清水稍微泡软,切成小块。

拿出一个炖盅或者小锅,把梨块和陈皮放进去。

加入适量的冰糖和水。冰糖的量根据个人口味来,喜欢甜的就多放点,不喜欢太甜的就少放点。

盖上盖子,开小火慢慢炖煮。大概炖个把小时,直到梨炖得软烂,陈皮的味道也充分渗透进去。


营养功效:


润肺止咳:陈皮和梨都有润肺的功效,炖在一起对于燥咳、痰咳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清热化痰:陈皮能够燥湿化痰,梨则能清热生津,两者结合,效果加倍。

滋补养颜:梨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,炖煮后更能释放其养颜成分,让你越吃越美丽。


食用方法:


趁热食用:陈皮炖梨最好趁热吃,那时候的口感和功效都是最佳的。

当甜品吃:这道陈皮炖梨口感清甜,完全可以当作甜品来食用,健康又美味。

汤汁也要喝:炖煮后的汤汁里都是精华,别忘了喝掉。





四、使用陈皮需要注意什么?


适量为佳:虽然陈皮是药食两用的好东西,但也不宜过量使用。一般来说,每天3-9克的用量是比较合适的。


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: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,特别是处方药,最好先咨询医生意见,看看是否可以同时服用陈皮。


保存要得当:陈皮容易受潮发霉,所以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,并定期晾晒。


五、陈皮的食用禁忌


孕妇:孕妇体质特殊,陈皮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,过量食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。


体质虚弱者:陈皮性温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体质更虚弱。此类人群在食用时应适量为宜。


过敏者:对陈皮过敏的人应避免食用,以免引起过敏反应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