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奇的草药(二)——香薷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8 10:50:45    


别名:

香葇(《本草经集注》),香菜(《千金方》),香戎(《食疗本草》),香茸(《本草图经》),紫花香葇(《履巉岩本草》),蜜蜂草(《本草纲目》)。

炮制方法:

夏、秋季当花开或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,切段入药。


归经:

入肺、胃经。

功效:

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。

主治:

1.暑湿感冒,霍乱吐泻 香薷辛香发散,宣透外邪,温和调脾,拔浊回清,常用于暑季外感风冷,内伤饮食的暑湿感冒。若夏天过食生冷,乘凉受风,外寒内湿,恶寒恶心,头痛无汗,胸闷肢倦,腹痛吐泻者,常与白扁豆、厚朴同用,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香薷散;若妊娠内伤饮冷,外感风寒之阴寒闭暑证,烦闷不安,身热多汗,恶心呕吐者,常与藿香、陈皮、草豆蔻、竹茹等同用,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薷苓清暑汤;若感受暑湿,饮食不节,脾胃不和,憎寒壮热,身疼胸满者,常与茯神、白扁豆、厚朴同用,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香薷汤;若暑湿伤人,恶寒发热,肢体酸重,面赤烦渴,胸闷无汗者,常与金银花、连翘、厚朴、白扁豆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新加香薷饮。本品理脾胃,化浊气,还可用于霍乱吐泻,心腹撮痛,肢冷烦渴之病证,常与厚朴、槟榔、黄连、白扁豆同用,如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加味香薷饮。

2.伤暑伏热,暑疟暑疖 香薷散邪解表,可外透暑邪,治疗外伤暑热之证。若伤暑初起,头晕口渴,恶热心烦,甚则痰多气喘者,常与青蒿、陈皮、茯苓等同用,如《石室秘录》青蒿散;若伤暑伏热,燥渴瞀闷,头目眩晕,胸膈烦满,呕恶口苦,倦怠纳呆者,常与紫苏、木瓜、茯神、檀香、藿香同用,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香薷丸;若暑疟发热,面垢无华,汗多渴甚者,常与黄芩、黄连、猪苓、木瓜、厚朴等同用,如《证治准绳》加味香薷饮;若时毒暑疖,发热烦渴,患部红肿疼痛者,常与蒲公英、青蒿、天花粉、大黄等同用,如《洞天奥旨》解暑败毒散。

3.水肿胀满,小便不利 本品辛散温燥,能行水消肿,使水湿之邪从表宣散温化。用于外邪壅遏,阳气不化的水肿胀满,小便不利,可单用或与白术配伍,以发越阳气,通利水湿,健脾利水,如《外台秘要》单以本品浓煎为丸服;又如《深师方》香薷术丸。


用法用量:

内服:煎汤,3~10g,或研末

使用注意:

表虚者忌服

中医药论:

1.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,治水甚捷。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。又大叶香薷治伤暑,利小便。浓煎汁成膏,为丸服之,以治水胀病效。《本草》言治霍乱不可缺也。”
2.《本草汇言》:“香薷,和脾治水之药。伤暑用之,即消蓄水;霍乱用之,即定烦躁;水肿用之,即行小便。其辛温利水,有彻上彻下之效;甘温和脾,有拔浊回清之功;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;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。”
3.《本草正义》:“香薷气味清冽,质又轻扬,上之能开泄腠理,宣肺气,达皮毛,以解在表之寒;下之能通达三焦,疏膀胱,利小便,以导在里之水。”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