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是小学阶段的成语故事,那“勤奋、刻苦、学习”这种励志进取的主题,课本上是少不了的。
下面整理了几个相关的成语故事:
韦编三绝
- 主人公:孔子。
- 孔子晚年喜欢读《周易》,常常翻阅。由于反复翻读,连接竹简的牛皮绳被磨断了多次。
悬梁刺股
- 主人公:孙敬、苏秦
- “悬梁”说的是东汉的孙敬,他常常从早到晚读书,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,他把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,一头绑在自己头发上,只要一打瞌睡,头发就会被拉扯,从而让自己保持清醒,继续学习。
- “刺股”说的是战国的苏秦,他在游说各国失败后,发奋读书。每当深夜困倦时,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让疼痛来驱赶睡意,从而能全神贯注地读书。
凿壁偷光
- 主人公:匡衡
- 西汉的匡衡幼时家境贫寒,夜晚没有灯烛照明读书。他看到邻居家有烛光透过来,于是想出一个办法,在与邻居相邻的墙壁上凿出一个小孔,让邻居家的烛光透过来,借着这微弱的光亮刻苦读书。
手不释卷
- 主人公:吕蒙
- 东吴大将吕蒙行伍出身,读书很少,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发愤学习。他坚持不懈,无论军务多么繁忙,始终坚持读书学习,一有时间就认真阅读,最终学识得到很大提升。
闻鸡起舞
- 主人公:祖逖、刘琨
-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将领,都有着远大的抱负。他俩感情深厚,常常同床而眠。一天半夜,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鸣叫,由此他叫醒刘琨,并提议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,刘琨欣然同意。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从不间断,以此来磨砺自己。
囊萤映雪
- 主人公:车胤、孙康
- 东晋的车胤自幼好学,家境贫寒,常无油点灯。夏天的夜晚,他看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,便想出一个办法,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,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,靠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来读书。
- 晋代的孙康同样家境贫困,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读书。他在寒冷的冬夜,不顾严寒,借着白雪反射的月光认真苦读。
负薪挂书
- 主人公:朱买臣、李密。
- “负薪”说的是西汉的朱买臣,他以砍柴为生。虽然生活困苦,但对读书学习有强烈的渴望。他常常一边背着柴去售卖,一边读书,即使在砍柴的过程中,也会利用休息时间看书。
- “挂书”说的是隋朝的李密,他非常好学,经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读书。有一次他骑着牛出门,为了不浪费路上的时间,他把《汉书》挂在牛角上,一边走一边读。

上面几个故事,大部分早早的就进入过我们的脑中。不过,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的已进入了记忆的角落,有的已留下“残片”溜走了。对很多人来,说应该是这样的吧?